张子阳的博客

首页 读书 技术 店铺 关于
张子阳的博客 首页 读书 技术 关于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2019-08-19 张子阳 推荐:

只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想买来读一读了,因为我坚持看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所以,就想看看作者的“笔记读书法”是怎样的,能否帮助我更好地写读书笔记。

这本书和《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出发点完全不同,并没有涉及应该如何理解书籍内容的部分,而是如何通过写笔记的方式,来完成读书的五个步骤:选书、购书、读书、写笔记、活用。

既然是笔记读书法,那么自然在读书的全过程当中,都要准备一支笔和一个本子在身边了。因为这本书写于2008年,尽管那时候电脑已经普及了,但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还不算很高,至少,各种方便的电子笔记本软件还没有普及。所以,作者仍然是使用传统的纸笔进行记录(作者开始读书记笔记的时间就更为久远)。而现在,我日常的记录都是使用的有道云笔记。这是一款非常方便的应用,一处编写、处处查阅 ...

关于笔记本的内容,作者提到,可以记录关于书的任何东西,可以是脑子中的一闪念,只要记录下就好。而从收集信息到购买的流程,可以分为随想笔记、网络检索、购书清单、入手四个环节。第2章,作者着重讲了如何构建自己的购书清单,总结起来,就是:不要放走任何与读书相关的信息,只有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购书清单。这里,作者着重提出了,在看某一本书的时候,该书的作者提到的其他书,往往都是很不错的书,不然不会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及。这部分,作者还提出了很多将书按照类型、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作者等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但我认为仅仅在选购书的阶段就这样整理,未免太复杂了,简单起见,还是就列一个分类,一个书名即可。

第3章讲了读书和写笔记。作者提到了写笔记的方法,首先第一条就是“能坚持下去”为先,哪怕最开始的时候仅写一句话,例如“这本书太棒了,我很喜欢”之类;或者是干脆不写感想,只是把书中不错的章节或者语录摘抄下来。这个方法我是非常认可的,因为我在最开始写笔记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管它写得好与坏,先写下来再说,开始的十篇几十篇写不好,当写到几百篇以后,还会写不好么?作者也提到了:

当“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读书的质量也会提高。

这句话我也也很认同,因为在读书的时候如果有想着读完以后要对这本书写一篇总结,那么在读的时候就会不断地去想:这本书总体上讲了什么,这章主要在说什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等等。

这部分,作者提到了很多标记的技巧,比如各色的书签、划线来对书籍内容进行区分等(重要、非常重要、人名、地名、关键词等)。我觉得这可能体现了日本人细致认真的民族个性。实际上,我觉得只要画出重要的语句,或者记录下重要段落的页码,如有必要,在旁白处写下自己读到这段文字时的感想。最后做笔记时再回顾一遍就可以了。

关于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作者提出的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简言之,就是摘抄+评论。

活学活用,我现在就来演示一下,下面就是书中的一段摘抄:

请找到那本能够成就自己的书。失落的时候,走投无路的时候,那本书都会成为自己的心灵支柱。我们需要一些能与自己长期公出的书,比如旅行时想读的书、难过时想读的书,而寻找它们正是我们平时读书的目的。等精神上感到挫败后,再去寻找能让自己振作的书就来不及了。

接下来是评论:

这段话还是蛮触动我的,这些年也读了不少书,回头仔细想想,有哪些是真正能永远留在身边,时不时会想拿出来再读一读的呢?如果没有几本,那么现在读书的一个目标,就是寻找那些能长期留在身边,常读常新的书。

在第4章,作者讲述了让读书笔记发挥更大作用的方法:重读笔记、在博客上发布笔记,通过读书笔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花费了很大的章节讲解如何对读书笔记进行管理(作者可是有好几百本的读书笔记,再次体现日式精细)。在这一点上,我可能更有优势一点,因为我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去开发更好管理读书笔记的博客系统。比如,等读书笔记再多一些,我就加一个按照我对书籍的评分进行分类的功能;再多一些,我就加一个关键字查询功能,等等。

最后一章,作者还分享了一些让读书体验更加充实的技巧。我比较有感触的有下面几个:

订阅杂志,这样会更容易遇到意想不到的新知识或者新信息,可以定期带来多角度的视点。

是啊,我只是读书,这几年来却没怎么阅读杂志,杂志的特色就是比较贴合时事,但是比较零散不够系统。那么可以通过杂志收获一些比较即时的信息,然后再去寻找相关的系统化的书籍去阅读。这样自己和时代或许会连接的更紧密吧。

这是一本不厚的小书,读这本书的感觉还是蛮愉快的,就好像和另一位热爱读书的人进行了一场亲密对话。希望大家也能喜欢。

感谢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