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阳的博客

首页 读书 技术 店铺 关于
张子阳的博客 首页 读书 技术 关于

浪潮之巅:上册

2020-01-27 张子阳 推荐:

《浪潮之巅》这本书初版是2011年初版的,到2019年已经到了第4版,更新了6章的内容,并且和作者吴军的另一本书--《硅谷之谜》,进行了合并。因此,这本书分为了上下两册,共有800多页。这本书主要记录了自上世纪50年代开启的计算机革命和信息革命中的“弄潮儿”--美国科技公司的兴衰和起落浮沉。有些公司已经销声匿迹了,比如SUN、网景;有些虽然还在,但已经告别了曾经的高光时刻,比如AT&T、雅虎、摩托罗拉;还有一些,到现在依然叱咤风云,比如苹果、微软和IBM。这些公司大多都耳熟能详,到现在还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本书有2/3的篇幅都在讲这些领袖级的公司是如何产生、发展,遇到了哪些重大的机遇和危机,听上去有点像历史,但作者还试图总结出科技公司发展或衰败的规律。还有1/3作者讲述了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些公司的发展,比如硅谷、风险投资、斯坦福大学等。

全书分为了上下两册,下面是上册的摘要,我尽量用一两句话来总结一下:

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创建人是大名鼎鼎的电话发明人--贝尔,出过11位诺贝尔奖的著名研发机构贝尔实验室,也是由这家公司创办的。1996年拆分为了AT&T、朗讯和NCR三家公司。衰败源于利令智昏、杀鸡取卵的分家。在2000年前后,断线投资投资者发现最快的挣钱方法不是把一家企业搞好,而是炒作和包装上市。AT&T已经不输入一个人、一个机构,没有人为它十年百年后的发展着想,当一家公司没有人对它有控制权时,它的长期发展就会有问题。

IBM能成为科技界的常青树,要归功于它的二字秘诀--保守。在经营上,死死守住自己核心的政府、军队、企事业部门的市场,对进入新的市场非常谨慎。IBM出售掉了亏损的PC业务和服务器业务,因为整个公司盈利很好,从上到下都没有精打细算的习惯,所以这两个部门亏损的局面很难扭转;而联想位于中国,只要将管理和生产成本降下来就能实现盈利。

仙童公司。贝尔实验室出来的肖克力在旧金山湾区创建了一家半导体公司,并网络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因为其独裁的管理作风,其中有8位年轻人提出了辞职,创立了仙童公司。仙童公司创建之初缺乏资金,就找了投资人,但是有一个现在看来很不合理的要求:两年后,投资人可以回购全部股份。这在今天看来极不合理,但当时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机制尚不完善。当创办人变成打工者后,就失去了动力,后来这些人逐渐退出了仙童,在同一地区,成了诸多后来叱咤业界的公司:Intel、AMD等,这个地区也变成了现在人们所说的“硅谷”。

苹果公司。这个很多人都太熟了,最传奇的就是乔布斯被自己创建的公司、自己请来的CEO赶走,然后又创建了大名鼎鼎的皮克斯工作室,最后重新回顾苹果,创造了延续到现在的奇迹,苹果也称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市值超过万亿的公司。这里作者谈了一些乔布斯的轶事,即乔布斯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和“魔术师”,但作为凡人的他却很难算作一个“好人”:除了给为治疗他疾病给癌症研究进行过捐助,没有任何其他捐助;除了给养父母付清房贷,没有给其他人什么钱;一生没有什么挚友。

英特尔公司。证明了集成电路芯片的性能可以按照摩尔定律规定的速度指数增长。英特尔早期为了和之前的产品兼容,坚持采用了CSIC(复杂指令集),而没有采用RSIC(精简指令集),所以产品的能耗偏高。在移动市场上,采用了RSIC的ARM架构CPU则具有优势,缩减了英特尔的发展空间。

微软公司。讲解了微软和苹果之间的恩怨,因为微软喜欢“抄袭”,比如学习了苹果最早的图形操作系统界面。最后造成了微软在业界的声誉一直不太好。这里,作者讲到了基因问题,因为其过强的桌面软件基因,造成它无法站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之巅,其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都像是迷你版的windows。目前,微软正利用云计算实现从软件企业到互联网企业的转型。

甲骨文公司。埃里森30多岁后才开始创业,看到了IBM一位科学家发表的“关系型数据的理论”开发出商用关系型数据管理系统。而IBM当时没有立即开发关系型数据,是因为IBM已经有网状和层次结构的数据库,就没有重视这件事。在那个时代,软件和硬件是一起捆绑销售的,而从Oracle开始,数据库软件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应用软件进行了售卖。甲骨文公司的发展平淡无奇,更多是靠着很好地管理经验一步步做起来的,很少犯错误。

思科公司。通过发明了一种支持各种网络服务器、各种网络协议的路由器而起家。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CEO钱伯斯。一家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后,每个人的贡献就不容易体现出来。一些员工即使有很好的想法,也懒得费功夫去推动它,因为多花几倍的时间精力最多能多得百分之几的奖金。偶尔一两个人想要推动,又发现大公司里阻力很大。思科公司采取的办法就是:内部创业,思科作为投资者而不是管理者来对待这些创业者。

雅虎公司。最早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制定了互联网行业全世界至今遵守的游戏规则--开放、免费和盈利,并且发明了用户和客户并不是同一个人的新型商业模式(用户就是网民、流量;客户就是广告商)。没有专注于自己核心的广告业务,搜索业务又无法和google抗衡,最后5年换了7任CEO,也无法挽回颓势,最后被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收购。

惠普公司。产品线过长,从计算器、万用表之类的小物件到最复杂的医疗仪器都有制造。面临中国/日本制造的冲击。拳头产品打印机,想依靠平价卖设备,赚耗材的钱,但是又竞争不过日本的爱普生和佳能;在个人电脑领域,又输给了DELL。惠普中兴的CEO赫德,就任5年后因为一起性骚扰引发的问题被迫辞职(最后到了甲骨文,后来接任了埃里森,称为甲骨文的联合CEO)。

摩托罗拉公司。二战时期就为美军提供无线通讯设备。发展了过于超前又耗资巨大的“铱星计划”。研发手机信号好、质量好,但不够“酷”,在市场上不占优势。后来先被Google收购,Google收购的目的主要是看中摩托罗拉的上千项通讯领域的专利。随后,又卖给了中国的联想。

在硅谷探秘一章中,作者总结了创业成功的一些条件:

  1. 创始团队很重要。单打独斗很难成功,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创始团队还要能够同甘共苦,共同进退。
  2. 创业者需要有商业头脑,要有能够盈利的商业模式。
  3. 还要看起步的时机,不能太早,太早市场不成熟或者技术条件达不到;也不能太晚,太晚先行者已经形成了壁垒。
  4. 运气。

硅谷的精神:叛逆和创新。“科技实际上只是乔布斯那样有着嬉皮士思想的颠覆者用来改变世界的工具而已”。

私募基金:投资对象大多是拥有大量不动产和很强现金流的传统上市企业,这些企业所在的市场被看好,但企业本身因为管理问题不能盈利。私募基金收购这些企业,首先让它退市,然后采用换管理层,大量裁员、出售不动产等方式,几年内让它扭亏为盈,然后再度上市或者出售。私募基金需要对问题重重的公司进行准确估价,需要有高超的谈判技巧和资金运作本领,还要能够摆平劳工问题。

风投基金:投资一个初创小公司,将它做大或被其他公司收购。和投资股市不同,新创公司因为没有什么业绩可以衡量,创始人和早期员工的素质就变得很关键。一些高资质的创始人,比如思科公司的资深雇员和斯坦福教授创办的公司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一个风投公司想要成功,光有资金、有眼光还不够,还要储备能代表自己管理公司的人才。这样当所投资公司的创始人能力不足时,可以派遣新的管理人员接任。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70-20-10:第一名占70%市场,第二名20%,其余所有占10%。比如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和MacOS)、比如CPU(Intel和AMD)、比如显卡(nVidia和AMD),要么是因为边际成本极低(比如软件研发成功后,后续销售更多份的成本就只有带宽了),要么是行业壁垒极高,后来者难以进入,要么就是生态链各个环节耦合性太强(比如就算开发了一个新的手机操作系统,如果不能兼容现有的Android应用,那么就算比Android性能更好更易用也无法被接受)。

诺威格定律: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就无法再翻番了。此时,如果想继续发展,则必须去寻找和开发新的市场。

基因定律:它是一家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进化出来并且适应该市场的企业文化(做事方式)、管理方法、产品市场定位、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的综合。公司基因的决定作用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多跨国公司都难以通过改变基因来进行成功的跨领域市场开拓。比如国内阿里的基因:电商、腾讯的基因:社交,当它们做对方的事情时,总是难以超越。国外的微软,在桌面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以外,想要拓展互联网和搜索却总是敌不过Google。

斯坦福大学相对于美国东部其他大学的特色:更加开放,和产业界结合的更好,鼓励学生、教授创业。从斯坦福大学走出的创业者更多。

感谢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