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文章: 283
阅读: 803916
今日阅读: 96
今日访客: 74

《财富自由之路》,看到书名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本理财书”。然而,打开看后,才发现是一本讲个人成长的书。个人成长类型的书,很多人会简单的一以贯之地称作:“鸡汤书”。看完后,我感觉就算是一本鸡汤书,这也是一本高级的鸡汤书。作者实际上是在说自己成长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讲了很多干货满满的道理。读这本书是因为之前看过作者的另一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一版出版于2009年,而这本书出版于2017年,在这8年的时间里,很显然,作者的思想和见识又进步和深入了一步。尽管很多底层的理念是类似的,比如说两本书的最核心观念: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但这本书更好看一些。


2020年1月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名字叫做《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成甲极力推荐了得到APP上的一个付费专栏:万维钢的“精英日课”。于是我就在“得到”上订阅了这个专栏,想体验下看看究竟如何。我订阅的时候这个专栏已经出到了第4季,因为是“年度日更”的栏目,所以每季有300多期的内容,每一期大概12分钟左右。这一年的时间,我听了两季半,觉得非常有意思。这个专栏的知识非常广博,虽然不敢说是无所不包,但也可以说是涵盖了很多现代社会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和 一些前沿的思想和观点。专栏大体上有4种形式的内容:1、当前一些高品质新书的解读,这些新书很多是只有英文版,尚未引进国内的;2、对一些知识性期刊,例如《经济学人》、《大西洋月刊》,的内容的解读;3、作者自己对当前一些热点问题的理解,或者是针对某个专题,例如博弈论、相对论的整理;4、答读者问。


或许是因为我在淘宝上买过多次摄影书和相机、镜头,所以淘宝的智能推荐系统就向我推了这本,恰逢双十一,就买来读了,一共有上中下三册,难度依次增强。因为近期我想多拍一些人像,看封面以为这本是专注于人像的,就先看了这本,然而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样。
这本书分了4个章节,第1章讲解了些基础知识:快门、光圈、测光、曝光等,有经验的老手可以直接跳过,也可以快速浏览一遍。第2章讲了7个场景下的人像摄影,这章看完的感受就是,人像摄影,并不一定需要去多么远、多么美的地方,日常的一些场景,也可以拍出很唯美的效果。这一章的场景大多也是日常可以见到的,甚至是在杂乱的家里、夜晚的街头就可以拍出很好看的相片,我打算后面就找时间尝试一下。除了场景以外,还主要介绍了剪影、逆光、夜景的拍摄技巧。


这本书的作者是乔治·奥威尔,作者更有名的一部作品,是后人评价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的《1984》(其余的两部是扎米亚京的《我们》和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这本书只有薄薄的100来页,是一则动物寓言故事,讲述了农场里由猪带领的一群动物,因为不堪忍受人类的剥削和压榨,通过“革命”的方式,赶走了农场的人类主人,想要实现平等、自由和更为舒适的生活,结果却是由作为领导者的猪窃取了“革命”的果实,最后成为新的剥削者,而农场其他动物的生活反而不如以前的故事。这是一篇政治隐喻,从书后作者的自述来看,讽刺了前苏联斯大林时期的极权社会。


我们一定都听说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知道其中提出的“自然选择”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知道现在世界上这样丰富的物种,是由少数几个共同的祖先经过几千万甚至数亿年的时间进化而来的。我们进化出了很多书中称之为“适应器”的机制。而这些机制,我们甚至平常都不会注意到。比方说,当我们手掌脚掌的皮肤过度摩擦,就会生成茧子,让皮肤变得更厚更耐磨,以保护下面的肌肉;当我们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就会产生呕吐感,迫使我们将这些不干净的食物呕吐出来,从而保护了我们的肠胃不受进一步的侵害。这些,是从生理的机制来讲解我们进化出的“适应器”,而本书,结合了进化论和心理学,从心理的角度来讲解我们进化出的“适应器”。很多我们平常有时不会注意、或者认为理所当然的心理,实际是经过千百万年进化而来的。最简单的例子,可能就是我们天生害怕蛇和蜘蛛,哪怕是一个从未见过蛇和蜘蛛的幼儿。
这本书结合进化论和心理学,解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和策略。比如:人类的生存问题、女性/男性的长短期择偶策略、亲代抚育问题、亲属关系问题、合作联盟、攻击与战争、两性冲突、社会地位和等级。看完之后,感觉对人更加理解了。也有一点震撼,就好像弗洛伊德将人们的动机归为性欲一样,这本书中,也看到影响我们各种行动的潜在因素,也是繁殖、以及如何才能有利于繁殖这样的原始本能。


不管处于哪个阶段,我们都有可能身处一段亲密关系当中,可能是自己的男/女朋友,也可能是自己的配偶;我们可能与亲密伴侣相处得和谐融洽,也可能遭遇各种摩擦和危机;我们还会遇到自己爱而不得的人,同样,我们也会遇见“妾有情,郎无意”的情况。但不管怎样,和自己在乎的人保持健康、友善、亲密的关系,是心情愉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际关系方面的书我看得不多,因为之前我一直以为,遵循几个关键要素,人际关系就不会太差,比如:心怀善意、没有偏见、关心他人,但后来发现仅仅这些还不够,我还是需要更系统地学习一下(除此以外,很多时候,我觉得很多时候做得不够好,并不是心地不够善良,而是性格使然,比方说控制不好情绪、急躁等,所以修炼内心,让心境更为温和,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一段时间,我在知乎上面查看关于和亲密伴侣如何更好相处的帖子,然后就看到了一篇推荐,大概意思是说,严肃认真地学习一下这本《亲密关系》、《进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要把知乎上大多数关于两性关系的文章秒成渣渣。于是,我就把这几本书都买来了。


最近几年比较流行日系的小清新风格,因此,我也想学习一下,就买了几本日系清新风格的摄影书,这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和其他人像摄影书相比,内容要丰富很多。很多其他的摄影书,用大幅面的相片占据大量的页面,拍摄时的思维和想法则介绍的相对较少,往往一天甚至半天就可以读完(“看”完?)。而这本书则不同,文字占据了主要的篇幅,着重介绍了作者的拍摄思路和经验分享,感觉收获颇丰。因为插图幅面较小,实际上的配图数目就显得很多了,内容相当丰富。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很美的书。书中的样片明显都由专业模特来完成,不论是颜值、妆容还是身材,几乎都可以说是满分。然后,这又是一本讲摄影的书,拍摄水准自不必说。所以,总得来说就是赏心悦目吧。书的结构是组图+文字穿插的方式,一组大约10张的相片过后,便是几页说明的文字。但是文字和组图的关系并不紧密。除此以外,文字部分感觉还是比较肤浅,尤其是很大的篇幅讲解了摄影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例如光圈、快门等。所以,我想这本书的受众群体就定位的很模糊。如果是针对想要提升人像摄影水平的人群,那么基础讲解大可不必了。而关于如何摆姿,如何找角度,则应该加大文字的描述比例。


这是一本关于冥想的书。在很多年前,我曾经短暂地接触过一段时间冥想,关于冥想的理解,还停留在“闭上眼睛,将注意力关注在自己的呼吸,别的东西都不要想”的这个阶段。也坚持做了有大概一周的时间,然后感觉没什么卵用,就没在持续下去了。这次重新拾起,是缘于和公司一位同事的聊天,他告诉我最近在冥想,我问他“是否觉得有用”,他回答“非常有用”。实际上,我也知道冥想已经风靡欧美了。所以,就想再度尝试一次,这一次,应该不会轻易就放弃吧。


这本书收录了王小波的杂文和随笔,作者以反讽和幽默的笔法直面生活,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从一个轻松的角度来解析身边的复杂事态。内容包括了知青下乡、社会道德伦理、性、同性恋、小说艺术、影视等诸多方面。书名“沉默的大多数”,来源于书中收录的一篇同名随笔。

.jpg?imageView2/w/300)
这本和之前看过的《游戏专业概述》是同一系列的,教科书风格的书。这本书更专注于游戏策划,介绍了游戏策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输出。总的来说,这本书给刚入行的新手策划提供了一个大纲,告诉你设计一款游戏时需要考虑哪些点,在写策划书的时候,应该包括哪些东西,而且在你设计的时候,也可以翻开这本来参考一下。书中还提供了完整的游戏策划案范例可以做借鉴。


对于摄影者来说,熟悉手中的相机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相机又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最复杂的电子产品。以我现在用的富士X-T20来说,其机身上的物理按键和旋钮,就达到了22个之多,如果把一个旋钮上的不同选项也算进去,那就有30多个了。想完全掌握这些功能还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的,就我自己而言,使用富士X-T20已经3年了,也没能完全了解所有的功能。尤其是fn和前拨轮,更是几乎没有用到过。


人生海海,这本书的作者是麦家。在没有关注这本书之前,我并不了解作者。只是在几个出处不同的“2019年度书单”上都看到了这本书,于是就买来读一读。在网上查询了以后得知,麦家是近几年炙手可热的作家,擅长写侦探、悬疑小说,代表作有《解密》、《暗算》、《风声》等,均获得了很高的赞誉。实际在几年前,我也看过同名电影《风声》,只是并没有注意到这部电影是作者的同名改编。
人生海海,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话,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又不止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说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如果更通俗一点理解,就是:“人生象大海一样茫茫然,没有固定的去向,总是会起起落落,沉浮不定,总是有很多不定因素”。

.jpg?imageView2/w/300)
这本书有一点教材的感觉,风格比较死板。因为只是“概论”,所以对游戏研发和运营的各个环节,只是浮光掠影般地一掠而过,更深入地内容需要再看相关的专门的书籍,这本书只是一个鸟瞰式的总览,让你知道游戏行业都包含哪些部分,游戏公司通常设有哪些岗位,这些岗位的分工是什么。对于业外人士可能帮助更多一些,对从业者来说帮助就很有限了。另外,这本书偏向于“游戏是怎么开发出来的”,而不是“做游戏要怎么赚钱”,所以缺少关于游戏付费设计和国内/海外推广方面的内容。


这是一本讲关于游戏业数据分析的书,作者有两位,一位是黎湘艳,是盛大游戏的数据分析专家;另一位是叶洋,是第一位作者的同事。游戏行业的书不多,而针对游戏行业数据分析的书就更少了。目前市面上中文书只有三本,除了本书以外,另两本是《游戏数据分析的艺术》,以及刚刚上市的,本书作者黎湘艳的另一本书《数据驱动游戏运营》。因为我目前所在的公司也处于游戏行业,因此就买了这本书学习一下。
这本书一共有8个章节,可以简单地分成3部分。第1章是第1部分,主要讲了数据分析和数据化运营的概念;第2章是第2部分,讲了游戏关键的数据指标;其余6章为第3部分,将游戏按运营的阶段,分为了预热期、封测期、公测期,对于公测期,又再次细分为了公测期的市场分析、用户分析、付费分析、版本分析几部分。第3部分完全是通过一个个案例来串起来的,可以说是作者的实际工作总结,甚至有点将工作报告改编了一下然后再编撰成书的感觉。但其中的很多案例分析,比如如何分析渠道质量,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当自己做类似的分析时,可以直接拿来参考。


我想每个人都会对这个世界抱有好奇心,宇宙从何而来,世界的本质是怎样的等等。这是一本科普书籍,通过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将量子物理的萌芽和发展史串联起来。书中充满了科学巨匠们的实验、理论、思想、争论、轶事,读起来完全不会觉得枯燥,有时感觉甚至像小说一样。这本书已经出版10年了,作者虽然不是知名大学的教授,只是一个科普作家,但这本书已经被誉为中国的“时间简史”。书的内容非常丰富,量子物理史上几乎每位重量级的科学家都一一登场。


这本摄影书主要讲解如何拍摄风景与花卉。我经常拍风景,却很少拍花卉。很多时候,我们摄影是为了留做纪念,将来翻开照片时,又可以回想起当时的景象和故事。然而,拍摄花卉,尤其是花卉的特写,可能就全然无法想起当时的情景。拍花卉总会让我想到:“好看是好看,但是这种相片网上不是很多了么?”。另外,这本书中选取的相片,和之前买的其他一些摄影书比起来,并不是特别的出众。很多相片,会有一种“这个我也能拍出来”的感觉。


这是一本悬疑侦探小说,作者是被誉为侦探小说黄金时代(1914-1943)三巨头之一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我很少看侦探小说,之前看过的几本悬疑类型的小说都是由目前正火的日本小说家东野圭吾写的。发现这本书是因为公众号“书单来了”的一篇推送,其中对这本书的介绍引起了我的兴趣,想了想多看一种不同类型的书也不失为一件乐事,于是就买来读了。在搜索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这本书的作者,同时也是另一本畅销书《东方列车谋杀案》的作者。而《东方列车谋杀案》这本书,因为总是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对它的推荐,所以早早就列在了我的“待读书目”上。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作者成名的主要著作是《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写于作者29岁。在62岁,也就是1850,又写作了《附录和补遗》一书,这本书则是《附录和补遗》中的部分内容。很明显,《人生的智慧》这个标题,是在引进国内以后,出版社起的名字。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想到近些年已经让人感觉乏味和反感的鸡汤书,实际上,这本书是作者对人生的一些洞见和建言,很多地方可以说直指人心。因为作者的哲学有一些悲观、避世的情绪,所以很多观点也蒙上了一丝悲观色彩。


这本书非常有名,我在不止一个阅读书单上看到过这本书。这本书出版于1988年,之后风靡全球,被翻译为68种文字。这是一本幻想小说,一个成人的寓言故事。通过少年圣地亚哥探寻宝藏的过程,旨在启示人们实现梦想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真正属于自己的宝藏,其实就是这段寻找的经历,因为“生活对于追随自己天命的人真的很慷慨”。追寻实现梦想的这一过程,可能比真生实现还要重要,在追寻的这一过程中,常常会收获的更多。整个故事的情节比较简单,在各个事件中,与不同人物的对话中,蕴含了非常多的人生智慧,很多地方都充满着隐喻、哲理,故事比较励志,因此也会有一些说教味,我之前看到过一篇短评,说本书是“加长版的心灵鸡汤”。
